为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三下乡“青”听乡土队伍走进湖坑镇,开展以“研习智慧农业,传承非遗瑰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队员们来到江昊现代农业园,走访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餐饮区。队员曾议樟与产业园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该区运作模式、生产流程和目前存在的不足,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参观蔬果大棚和烟草种植基地的同时,队伍也将课堂知识带到实践中来,分析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耐心学习相关农业技术。队员雷王致诚与大棚技术人员进行了交谈,探讨湖坑镇是如何立足自己的农业优势,培育推广土楼“祈福”农产品。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农户 方博文摄
实践队还访谈当地烟草农户,学习烟草的收割、烟熏、分类、捆绑的过程。了解农户需求,切身为农民所需进行服务。农业的发展是迅速的,也是多变的,从种茶叶到种植芋头再到烟草、水稻的种植,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因地制宜”这一大关键。
本次活动旨在探寻传统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平衡点。实践队在研学和实践中对该村落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整体的规划,感悟到实现梦想的路上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要踏踏实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向下扎根、向上发展。
文字供稿:陈乐妤 魏宇亭 吴闽欣
图片供稿: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