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非遗传承

寻齐鲁笔魂 护中华瑰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匠魂寻新实践队鲁笔调研圆满结束    

时间:2024-08-21 14:55:03 关注: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担当文化传承使命的号召,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的七名学生共同组成的“匠魂寻新”实践队在潍坊正式开始了对山东笔文化的探索之旅。
山东的笔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末期,不仅传承着博大精深的孔孟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养育着一方水土。而鲁笔作为齐笔与时俱进的产物,借鉴了其他毛笔的制作工艺的同时也继承了齐笔的优点,鲁笔制作工艺更是于2020年被列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队队员们集合后立即开展了实地调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采访,全面了解当地居民对鲁笔的认知程度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重点询问了他们对昌邑鲁笔的了解情况和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和宣传非遗文化。为深入调研当地对鲁笔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实践队来到文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社区关于鲁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交流和探讨。经过交流,实践队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有了初步规划。他们深知鲁笔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决心以实际行动为其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实践队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展开了对鲁笔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元年老先生的采访。
当日上午九点整,实践队准时抵达陈元年老先生的工作室。推开工作室的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房间两边挂着的各式各样的毛笔与各种荣誉证书,陈老的工作台与古色古香的装修完美融合。陈老也沏好了茶,欢迎我们的到来。对于实践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陈老都给予了认真的答复,并详细阐述了鲁笔制作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导致工艺差异的原因。当问到选择从事鲁笔这一行的原因时,陈老的眼神顿时变得深邃起来。陈老自1964年起便随同侯连成先生学习毛笔制作,至今已在该行业工作了近六十年。见证了鲁笔由民间手艺蜕变为文化遗产的全过程。
说起学习鲁笔制作工艺的困难时,陈老办开玩笑地说道:“这东西刚开始学起来相当简单,等后来才发现越来越难,但这时候再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如今的陈老,不仅是山东省文房四宝产业联盟理事,还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成员。
“鲁笔制作流程足足有一百二十多道,每一步都缺一不可。这样制作出的鲁笔,才能符合‘三义四德’,才是一支真正的鲁笔。”三义,指的是一支鲁笔的制作必须满足“精”“纯”“美”三点。四德,指的是一支鲁笔必须符合“尖”“圆”“齐”“健”四项标准。关于鲁笔笔毛的种类时,陈老也一一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笔毛,如质地柔软,弹性十足的羊毫和质地偏硬,毛质偏紧的狼毫。“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有所不同,选用不同的笔毛与笔杆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陈老则是笑着指向了自己的女儿。“不只是我,我的儿子和女儿也是这项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践队在震惊之余也感叹着陈老一家纯正的家风。此外,陈老先生还特地安排其女儿带领实践队参观了成品展览室,使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陈老先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品位。除此之外,社区也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宣传我们的鲁笔文化。
最后,陈老先生更是亲自为实践队演示了鲁笔的部分制作过程,使各个实践队队员更深入地理解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精髓,对鲁笔制作技艺的复杂性和精细性有了更直观地认识,也更加敬佩陈老先生的精湛技艺和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相信在匠魂寻新实践队的努力下,鲁笔文化这一瑰宝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作者:刘汉润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非遗传承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