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鲍容、刘蒙蒙)
2024年1月19日下午,“访龙港古镇,传红色记忆”实践团队来到了当地有名的彭杨学校。通过查阅资料,实践团队得知了彭阳学校的建校历史。1930年,当时各地在组织建立“彭阳政治军事学校”来纪念澎湃、杨殷两位烈士,于是彭德怀同志就提议将龙港镇在筹办的军事学校命名为“彭杨学校”,后来便成了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彭杨中学”。
少年强则国强。实践团队注意到彭杨学校门口贴于墙面的崭新红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以及校门口张贴的荣誉榜、正中的红旗。彭杨学校的主教学楼上“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有志少年”的红字也与之呼应,红得要“溢”出来。
(图为彭杨学校教学楼)
在访问当地居民的过程中,一位大爷引起了实践团队的关注,他正与校门口外其他家长侃侃而谈。实践团队向大爷表明来意,希望大爷推荐一些龙港值得参观的红色旧址,大爷当时就中气十足的回答:“那红军街可必须去看嘞,当年彭德怀元帅住的地方,现在作为故居保护在那里,那边还有土地革命时的宣传语。”这与实践团队明天的计划不谋而合。
(图为团队成员刘蒙蒙同学采访校外家长)
1月20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红军街。街道两旁张贴着崭新显眼的“二十大”宣传标语,居民们来来往往,偶尔几家店铺名称还带着一点革命元素,类似“红军街豚骨面”。这里的革命元素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过去与当下的红色奇妙交汇,给了红军街不同寻常的古韵。
实践团队向街道深处走,随着街道人烟渐渐稀少,不多时就来到了红军街的中心。除了个别几户人家门上挂有“光荣之家”“光荣军属”“共产党员户”的金属牌子,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门棱上都有着金属编号牌。重点保护的建筑物上均附有消防安全责任公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最小干预,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念”的条幅更是惹眼。直至看到张贴的告示,实践团队才知晓红军街原来在2017年发生过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使得龙港老街各处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以至于家家户户重新编码,这才有了家家户户“一户两牌”和四处可见的消防安全责任公示。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造福子孙的物质载体。在这条红军街里,甚至“藏”着一个微型消防站。这微型消防站外形完好,内部设施齐备。
实践团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建筑物上有对联,或有一版碑文,如“古镇新风通四海,红街喜讯达三江”便是其中一户人家门口的对联,而这些对联和碑文大都是革命先烈留下的珍贵文字撰写记录。一路上实践团队还看到了鄂东南电台、编讲所旧址,鄂东南燕区苏维埃旧址、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旧址等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旧址均在龙港革命旧址工程概况里面有所提及。
(图为红军街内的居民住房外观)
在红军街的中段,团队成员找到了彭德怀旧居。据当地群众介绍,彭德怀元帅曾在此生活过一个多月。从实践团队的视角看过去,正面看尽是红门,侧面看全是白墙,但再欲探索却无计可施,因为彭德怀旧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对实践团队展出。但至此,实践团队已是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