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5日,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同心筑梦”国家安全宣讲团成员张誉馨,返乡前往山东省高密市文化馆、博物馆进行了革命英雄事迹学习及展区参观,一幅幅历史交通线路图、一个个抗战时期民区故事泥塑都承载着那段保家卫国峥嵘岁月的印记,也都引人敬佩、发人深省。带着对抗战期间革命烈士护国精神的体悟学习,借助寒假返乡之机,在高密市姜庄村镇街道向当地居民开展了一场国土安全主题的宣讲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增强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借由讲述历史与现实,唤起基层民众对国土安全的重视。

图1
溯烽火岁月,铭卫国功绩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构成。回顾历史,无数先烈为捍卫国土安全,不惜抛洒热血。结合专业所学,深入探究历史,铭记先辈功绩,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职责所在。为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缅怀人民英雄,张誉馨前往山东省高密市文化馆内的革命展区参观学习,探寻高密当地抗日战士保卫国土的英勇事迹,感受抗战时期民间百姓的生活百态。
踏入革命展区,珍贵的历史照片、详细的文字记录、历经沧桑的生活用具等文物,生动展现出高密本土抗日战士保卫国土的无畏故事和前线后方百姓受侵略战争影响下的流离生活,仿佛穿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高密地区的抗日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抓好交通线灵活配合,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正面战场亦是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家土地。此种舍生忘死的英雄壮志和崇高精神,令我深受感染与鼓舞。

图2
除了抗日战士的英勇事迹,展区内以高密泥塑形式展示的抗战时期民间百姓生活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泥塑栩栩如生地展现百姓在战争中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或是担忧战场上的亲人,或是愁于家中老幼的安全,亦或是衣衫褴褛穷困拮据,这些用非遗泥塑定格下的场景和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得到保障,人民才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图3
思安全要义,仰爱国豪情作为中国史专业的学生,这次参观带来的不仅是情感上的触动,更是对国土安全的认知深化和对自身责任的深度思考。
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张誉馨体悟到国土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在参观高密文化馆及博物馆中的革命展区时,看到高密地区在抗战时期的历史相关资料,对国土安全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创伤,更加表明国土安全是国家稳定、民族发展的基石。因而需从过往时代留下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为维护当今国土安全找寻历史镜鉴。通过后续将这些英雄事迹整理成系统的历史资料,并努力挖掘汇合更多相关的历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此外,在本次参观中,高密泥塑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抗战时期民众生活的历史片段,由此可见文化传承与历史研究的紧密关联。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而深入研究高密泥塑等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丰富历史研究的维度。通过宣传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民间艺术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讲英雄事迹,筑国安防线2025年1月26日,在山东省高密市姜庄村镇街道,张誉馨开展了一场聚焦国土安全的宣讲活动,以期通过对抗战时期革命英雄历史故事的介绍,结合现今维护国土安全的现实重要性,提升基层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传递爱国护国精神。
宣讲从抗战时期的高密本土的峥嵘岁月展开,着重讲述了87年前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社区的孙家口伏击战(《红高粱》创作原型)。此次伏击战是地方游击队、群众自卫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以弱胜强的伏击战典型战例,伏击了途经于此的日军车队39人,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一举打击了侵略者嚣张气焰,鼓舞了胶东敌后军民投身反侵略斗争的决心,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图4
在宣讲时,通过今昔对比,从高密被日军侵占时百姓遭受的苦难,到如今因国土安全稳固而享受的和平生活,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国土安全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寄出保障。当下,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国土安全仍面临着网络生态破坏、境外势力渗透等新挑战,这些都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都应引起重视和关注。
通过本次参观及宣讲活动,张誉馨感触颇深,对国土安全的理解也从书本知识具象为真切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责任。每一个人都是国土安全的守护者,需多渠道且持续深入地学习国土安全知识,为维护国土安全、传承革命精神、筑牢全民国土安全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