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赴贵州开展乡村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时间:2025-02-03 关注:
1 月 20 日,冬日的贵州还带着丝丝寒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 3 名大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满怀热忱抵达贵阳市。他们稍作整顿后,便马不停蹄地深入到当地乡村学校,一场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实践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在教育支援环节,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在英语课堂上,实践成员摒弃传统的枯燥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趣味盎然的游戏与互动方式,比如单词接龙、情景对话模拟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单词和日常对话。不少孩子从最初对英语的陌生与畏惧,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脸上洋溢着收获知识的喜悦。
科学实验课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实践成员带来了各种简单却奇妙的科学实验道具,如放大镜、三棱镜、电路元件等。孩子们亲手操作实验,看着光线通过三棱镜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带,或是亲手让小灯泡亮起来,他们的眼中满是对科学世界的好奇与惊叹,对科学的兴趣也由此被彻底点燃。
除了知识的传授,文化交流也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实践团队深知文化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故事会中,实践成员精心挑选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故事,从安徒生童话到阿拉伯民间故事,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世界,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
手工艺制作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实践成员耐心指导孩子们用彩纸、黏土、麻绳等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精美的纸艺花朵、可爱的黏土玩偶、实用的麻绳编织品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志愿服务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始终。实践团队帮助学校整理图书室,将杂乱的书籍分类摆放整齐,并对部分损坏的书籍进行修补。他们还认真打扫教室,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课余时间,实践成员主动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针对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耐心解答,帮助他们查缺补漏。
此外,实践团队还走访了当地的贫困家庭。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走进贫困家庭,与家长和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看到贫困家庭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成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决心。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实践活动短暂,但却给当地乡村学校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曾经对学习感到迷茫的孩子如今主动探索知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他们的眼界得到极大开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对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说,这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孩子沟通交流,如何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实践团队负责人感慨道:“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还深入乡村生活,与村民一起参与农活。他们跟着村民学习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技巧,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感受到了乡村自然风光的美丽和淳朴的民风。这些经历让实践成员们更加珍惜城市生活的便利,同时也更加关注乡村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总结。他们认识到,虽然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程设置还不够丰富多样,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对孩子们的支持时间较短,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帮助。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引入更多元化的课程,如编程、音乐、体育等特色课程,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持续、更有力的支持。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关爱,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成长,也让大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它所播下的希望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大学生在未来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也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乡村教育建设中来。
作者:赵天舒 来源:“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