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宗祠与岁月相守,世代传承耀祖德

时间:2025-02-08 关注:
  宗祠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深远,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宗祠文化的功能多样,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家族成员交流互动的中心。宗祠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对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道德建设和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龙岩学院“探寻杭川,寻根宗祠”实践队于01月09日前往龙岩市上杭县市镇中路梁氏宗祠,对其内部展现的宗祠文化情况进行调研。
  图1实践小队于梁氏宗祠门前合影
  当天下午,实践队员们前往上杭县市镇中路梁氏宗祠进行参观,旨在探寻祠堂这一文化符号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价值。他们深入考察了祠堂的历史渊源,从宗族制度中孕育而出,它不仅是祖先祭祀的圣地,更是家族精神的寄托所。通过实地探访,他们领略了各地祠堂独特的建筑风格,感受到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深入了解祠堂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家族传承、社会教化中的作用。了解了祠堂的建筑特点、历史沿革以及家族的辉煌历史。祠堂内庄严肃穆,古老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图2上杭梁氏宗祠大门                                                             图3上杭梁氏宗祠围墙
  宗祠不仅是家族祭祀祖先、家训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展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梁氏宗祠的建设风格以‌精致、灵动‌为主要特点。在建筑装饰上,常常运用‌透雕、飞檐、彩绘‌等技法,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细腻与精巧,还与南方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相较于北方宗祠的严谨、庄重,南方宗祠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意境的营造。其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传统的对称分布,而是根据地形、环境等因素进行巧妙的设计。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更为多样,除了传统的木材、砖石外,还可能会运用琉璃瓦、青花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的视觉效果。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图4上杭梁氏宗祠围栏内                                                        图5上杭梁氏宗祠飞檐风格
  当实践小队踏入宗祠的那一刻,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宗祠内,祖先的牌位依次排列,以及优秀学子的喜报,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家族的历史与传承。喜报通常记录了家族中的重要喜事或成就,如家族成员的优异表现、重要庆典的举办等。将这些喜报贴在宗祠内,不仅是对家族成员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家族荣誉的彰显。它让家族成员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后代继续努力,为家族争光。同时,宗祠作为家族文化的载体,贴喜报也是传承家族精神的一种方式。通过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和优秀传统,让后代了解并继承家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增强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促进家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实践团员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慨,缓缓地向祖先的牌位走去。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更是孝道精神的传承。通过烧香祭拜,人们向祖先表达敬意,同时也是在践行孝道,将家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宗祠内的烧香祭拜活动,往往吸引家族成员及周边邻里共同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不仅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家族内部的团结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共同祭拜祖先,家族成员在共同的信仰与文化认同下,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与归属。
  图6、图7实践队成员于上杭梁氏宗祠内进行参观
  宗祠内的对联与族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家族精神,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家族传承与教化的重要工具。当实践队员走进梁氏宗祠时,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敦亲睦族尽忠尽孝薪火相传世泽长,祖德垂荫惟耕惟读英才辈出家声远”真的是充满了深意和智慧呢!上句强调了家族内部的和谐团结,以及对国家、社会的忠诚和对长辈的孝敬。这种精神就像薪火一样,代代相传,让家族的世泽绵延不绝。而“祖德垂荫惟耕惟读英才辈出家声远”,这部分则更是精彩。指的是祖先的德行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庇护。而“惟耕惟读”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辛勤的耕作和不断的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英才。这样的家族,自然会人才辈出,家声远播。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又表达了对家族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它告诉我们,只有敦亲睦族、尽忠尽孝,才能保持家族的团结和稳定;只有遵循祖先的遗训,勤勉耕作、努力学习,才能让家族的人才辈出,家声远扬。
  图8、图9、图10为上杭梁氏宗祠内墙壁上映入眼帘字联
  族训,是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训诫和教导,它涵盖了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家族荣誉等多个方面。族训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家族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传达给每一位成员,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并践行。族训的存在,不仅有助于维护家族的和谐与稳定,更能够激励家族成员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为家族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对联也寄托了家族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如训勉后人要忠厚老实、正直善良、刻苦读书、勤俭持家等,这些内容与家训宗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家族内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在宗祠这一神圣的空间内,对联与族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家族文化的核心。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学习和践行对联与族训中的教诲,家族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家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为家族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10、图11为上杭梁氏宗祠内祖位对联与灯下祠堂之族训
  石雕抱鼓石通常由坚硬的石材雕刻而成,造型多为人物或神兽双手抱着大鼓,鼓面可能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在传统文化中,鼓被认为具有震慑邪气、驱除不祥的力量,而石雕则代表着稳固与长久的保护。因此,石雕抱鼓石常常被置于重要场所,如寺庙、宫殿、庭院等,象征着坚不可摧的保护力量,守护着居住或使用者的平安与安宁。同时,它也被视为祈福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石雕门墩抱鼓石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工艺,成为建筑物前的重要装饰元素。它们不仅丰富了建筑外观的层次感,还增添了艺术美感,提升了建筑物的整体审美价值。石雕抱鼓石更是展现了古典韵味和文化气息‌。‌石雕门墩抱鼓石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因此,石雕抱鼓石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方式。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艺术珍品。
  香炉主要用于供奉和祈福。在宗祠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焚香,将香烟飘散向天,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香炉不仅是祭祀的工具,更是家族成员情感的寄托,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它象征着人与神灵之间的桥梁,帮助人们传递祈求与感恩之情,承载着家族对祖先的深深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当金纸在化钱炉中燃烧时,人们的祷告和愿望随着烟雾升腾,寓意着将美好的祝愿和敬意传递给祖先和神灵。化钱炉同样承载着家族对祖先的纪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烧纸炉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逝去亲人时燃烧纸钱等物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烧纸可以让祖先得到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关怀。通过烧纸活动,家族成员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同时也传承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中华传统美德。烧纸炉在宗祠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祭祀的工具,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家族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情感和文化。
  图12、图13、图14分别为上杭梁氏宗祠内外烧纸炉、香炉、石雕抱鼓石
  通过本次的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宗祠逐渐演变为家族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血脉和价值观的传承。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多个朝代的传承与变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体系。每个姓氏背后都有着自己的起源、发展和辉煌历史,这些故事通过宗祠得以传承和弘扬。宗祠不仅是姓氏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社区凝聚力的源泉。在宗祠内,同姓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缅怀先贤,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宗祠也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道、诚信、礼仪等。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家族成员交流互动的中心。更是家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在宗祠中,家族成员可以共同缅怀先祖,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并通过宗祠活动传承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讯员:赖秀英 指导老师:陈杨
  供稿单位:龙岩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赖秀英 来源:龙岩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