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绣”美苗山的非遗守望者

时间:2024-02-23 17:28:45 关注:
       桂北的一座小城——融水苗族自治县,这里群峦叠嶂,江河一泻千里,苗族同胞聚居。一代又一代的苗民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创造了色彩斑斓的非遗文化——苗绣。
  苗绣是苗族传统的一种刺绣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图案而闻名,被誉“活化石”和“东方艺术明珠”,于2006年5月20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当今世界,文化战役已然打响,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为进一步贯彻文化自信思想,探究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于1月21日前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社区彩云苗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开展为期一天的走访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形式丰富,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参与结合,无论对团队成员的苗绣文化灌输,还是此次项目的研究价值,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为更好推动非遗文化调研展开,团队成员在出发前三天做足了功课。团队成员驱车前往大山深处的苗寨,探寻苗绣老物件的秘密。还有提问为例,“您是如何成为苗绣继承人的?苗绣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是否可以分享成功的案例或经验,说明苗绣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每一位成员各司其职,满腔热血投入此次的调研活动中。
  李伊园老师是今天的采访主角,她出生于苗族家庭,七八岁时便坐在火塘边,一针一线,绣成自己的第一件小作品——肚兜。上个世纪80年代,她摒弃传统观念,坚持外出读书,立志做一只飞出大苗山的金凤凰。
  2002年,终是振兴家乡文化的热情被唤醒,她选择在家乡县城落脚,开办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一家民族刺绣厂。由于热情似火,并未做好十足的规划,好景不长,开了三年多的大门经不住无人问津,最终歇业关门了。怀揣梦想再出发,2014年,李伊园重拾信心再次踏上非遗振兴创业之路,创办了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公司和彩云苗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她大胆创新,在苗家传统刺绣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使其在当代重获新生,焕发生机,大放异彩。
  在工作室里,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李老师的苗绣小课堂,了解到苗绣的渊源历史。上个世纪60、70年代,苗家女孩自五六岁记事起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伴随她们的一生。并以其刺绣手法的精细作为一个标准,看看这家女孩是否能干,是不是心灵手巧会过日子。为了制作一件华美的绣服,绣娘们不惜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钻研平绣、雕绣、套袖、锁绣等多达20多件的针法和技法。
  李老师热情地将她视若珍宝的苗绣老物件为我们展示,摊在展示台上,美妙绝伦。我们清晰观察到,每一位绣娘绣出的作品都有其特点,但是不同人手绣出的作品也都有相同的主旋律,即苗族传统纹样故事。例如,蝴蝶、石榴花、龙凤锦鸡、花鸟虫鱼。李老师解释道,这些图案皆蕴含祝福或吉祥这类意思,寓意美好。
  苗家刺绣手法很有讲究,刺绣技法总共有12大类,其中又包括100多种技法,不过现今保存下来的,仅存十几种技法而已。摊开一幅作品,细细观察,便领悟意蕴深藏其中。一条条河流,是苗族同胞迁徙过程走过的路,所踏足之地,以数纱绣形式记录下来。苗家母亲会在女儿出嫁时,制作背带绣上图案,赠予其带到婆家。但是可以直观感受到,背带上缝打留有补丁,多少留有不完美之处,。为什么打补丁?李伊园老师解释道“打补丁有两种说法,一种确实是布匹不够,只能利用补丁填补。但还有最为传统,也最据考证的一种说法,若母亲把作品完成得太美满,等同于把技艺全都拿走了,她的小孩会很愚笨,没有创新之地。所以简单的留白,是苗家母亲对小孩的殷切期望。我们不禁感叹道,小小一块布蕴含着巨大的智慧!
  李老师又摊开一幅作品,感慨道“这个图案,大家看到的是中国联通的logo,我们苗族很早就运用于图案创作了。”碍于当时没有版权保护意识,便允许商用,不过现在大不一样了。李老师的这番感叹,或许不仅仅是呼吁对一个图案的保护,更是对非遗文化未来的展望。
  工作室的楼上便是生产车间,绣娘们有条不紊开启新一天的工作。“韦慧英是最早跟随我打拼的,在我公司时间最久的,虽然每个月工资不算多,但是公司也给她购买五险。”李伊园老师介绍道。车间里的绣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面对我们对其的收入关切,她们纷纷表示,这份刺绣工作操作灵活,还可以带回家制作,既方便照顾孩子老人,可观的收入又改善了她们的生活。
  车间里有一位听障人士,2015年从白云乡枫木村搬迁到苗家小镇的。团队成员热情采访了这位阿姨,她虽不能以言语表达感激,但从她脸上满足的笑容,挥舞的双手,真切感受到了工作室的人文关怀。
  乡村振兴路上,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非遗文化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李伊园团队从苗山出发,不断接收大小订单,再到2017年以苗族刺绣传承人的身份,随团到伦敦参加“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传承匠心·百年绣梦’”时装秀活动。她与苗族绣娘盛装出席走上国际舞台,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苗绣之美,收获了四方之叹。
  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既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也了解到现阶段的发展遗憾。李老师表示,由于广西苗族支系的刺绣文化并不是第一批申请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所以广西苗族刺绣缺一位国家级继承人,只能是自治区级项目的继承人。此外还有,苗绣作品是没有底稿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印在脑海里的,所以这也容易造成技艺流失。
  一根线,一段情,缝缝补补,不仅仅是一件苗绣作品,更是苗族同胞对生活的修补,对未来的期望。“背着娃、绣着花、护着老、养着家”不仅仅是李老师的目标,也是苗山绣娘的共同心声。
  祖国大好山河,值得青年一代长途跋涉,民族绚丽风采,值得青年一代探寻体会。这次的苗绣调研活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苗绣文化的魅力,促使我们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用绣传统文化,为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