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3日至20日,南通理工学院国韵传声文化宣传团在樊立伟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积极响应非遗保护政策,近距离感受家乡传统戏曲的魅力”这一主题,赴重庆、泰州、盐城、苏州、南通五地进行实地调研,探寻戏曲传承基因,助力非遗传承,顺利开展了“五曲流转,国韵传声,文化大美”家乡特色戏曲文化宣传活动。
实践初期,国韵传声文化宣传团的各成员分别对各自家乡的特色传统戏曲文化进行了线上学习,并在指导老师樊立伟老师的工作部署下同步开展了线下实地学习:川剧组参观了川剧戏曲博物馆及川剧研究中心,京剧组参观了泰州梅园,淮剧组参观了淮剧小镇及江苏淮剧博物馆,昆曲组参观了中国昆曲博物馆。
同时团队成员针对家乡传统戏曲川剧、京剧、昆曲、淮剧、通剧等非遗艺术开展文卷调查,共计发放了267份问卷,深入调查了解了家乡特色戏曲文化的传承基本情况和当地群众对于戏曲文化瑰宝的认识。
1.重庆川剧调查结果: 川剧,俗称川戏,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本次问卷面向重庆市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0份,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如下: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52.6%的重庆人不太了解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有9.85%的重庆人一点也不了解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调查数据显示81.66%的年轻人都是通过网络去了解川剧,极少数是身边人推荐,50岁以上人群则相反,可见川剧的年轻化、普及度并不算太高,甚至有2.11%认为无需去发展川剧。所以据此可知重庆人对川剧这一文化了解程度一般,我们要加强这一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增强去对川剧的宣传,包括但不限于传统剧团的努力、年轻一代的参与、文化机构和学校的支持以及政府的支持,通过这些努力,不断传承戏曲文化。
2.泰州京剧 泰州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苏省泰州市的相关剧种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在清代中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然而,泰州京剧与北京的京剧有着不同的流派和特色。
本次问卷面向泰州市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1份,共回收问卷51份,回收率为100%。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如下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35.9%的泰州人不太了解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有7.69%的泰州人一点也不了解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调查数据显示76.92%的泰州人都是通过网络去了解泰州京剧的,极少数是身边人推荐,可见泰州京剧的大众普及度并不算太高,甚至很多人认为无需去发展京剧。所以据此可知泰州人对泰州京剧这一文化了解程度不高,不够熟悉,我们要加强这一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增强去对京剧的宣传,通过努力,相信泰州京剧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世代传承下去。
3.苏州昆曲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戏曲剧种。它源自14世纪的苏州昆山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瑰宝。尽管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昆曲依然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
本次问卷面向苏州市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66份,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如下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42.86%的人对昆曲不怎么感兴趣,其中71.43%的人认为昆曲传承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昆曲方言听不懂,随机调研中78.57%的人知道昆曲,其中18—30岁占比71.43%,说明昆曲较为年轻人熟知,但仅限于听说,不了解昆曲具体内容,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
总的来说,昆曲面临传承挑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昆曲,需要政府、社会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传承方式、培养年轻一代的观众和演员、加强国际交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昆曲的魅力,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4.盐城淮剧 淮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江淮地区,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民间说唱与劳动号子,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属于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淮剧的传承现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次问卷面向盐城市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0份,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如下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53.49%的人认为当前充分发扬淮剧,传承非遗文化的环境良好,政府应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青少年兴趣、投入建设资金、加大宣传力度、文旅结合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将淮剧文化传承下去。
5.南通通剧 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通剧,是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僮子是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形成了通剧。
本次问卷面向南通市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0份,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如下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23.26%的人完全不了解通剧,97.67%的南通市民表示很有必要将通剧非遗传承下去,79.07%的市民表示可以秉持文化特色发展理念传承通剧。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更加充分了解各个剧种的的传承现状,实践期间,成员们专程采访了博物馆和剧院工作人员,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川剧、京剧、昆曲、淮剧、通剧等传统戏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些团体和传承人开始尝试将戏曲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等相结合,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将淮剧等传统戏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和推广戏曲文化。各高校的戏剧类社团也常年在校内校外开展各类演出,它们已成为校园文化中的蓬勃力量。
与此同时,他们也向社会发出了对年轻人积极参与戏曲传承的强烈需求以及盼望民众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强烈呼吁。通过深入基层,实践团成员们对家乡传统戏曲有了深刻的了解,感怀于戏曲演员们对于戏曲寒暑不变的坚守。在此之后,实践团成员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助力非遗传承贡献属于大学生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