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华北电力大学青禾筑梦队的五名成员——张铂昆、刘思琪、甘雨欣、韩思棋、李宇婷,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踏入了保定市宝虹艺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专题社会实践之旅。此次活动聚焦古法造纸与雕版印刷技艺,队员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传承古老的智慧,收获了知识与成长的双重馈赠。
造纸术,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电子信息的洪流逐渐淹没了传统造纸工艺的光芒,这项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老技艺,正悄然隐匿于岁月的角落。此次实践活动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传统技艺宝库的大门,不仅致力于传承珍贵的传统文化,还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综合能力的广阔舞台。

活动伊始,在博物馆的古法造纸体验区,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神情专注,手中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为队员们详细演示古法造纸的每一道工序。她身旁巨大的陶缸中,浸泡着造纸的原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工作人员耐心讲解着从浸泡、搅拌纸浆,到抄纸、晾晒的全过程,队员们围聚在旁,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随后,队员张铂昆、李宇婷以及韩思棋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古法造纸的实践中。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木框,轻轻浸入纸浆池中,尝试着将纸浆均匀地抄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认真,尽管室外寒意袭人,但他们的额头却微微沁出了汗珠。在反复的尝试中,他们逐渐掌握了抄纸的技巧,感受到了这一古老技艺的精妙与不易。

体验完造纸后,队员们移步到雕版木刻画区域。韩思棋俯下身,神情专注地手持刷子,在雕刻精美的木板上均匀地涂抹着红色的颜料,随后铺上宣纸,轻轻按压,一幅独具韵味的木刻画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纸上。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雕版木刻画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每一次的涂抹与按压,都是与历史的一次对话。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积极思考着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新途径。宝虹艺术博物馆通过开展体验式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手工艺,这种创新的传承模式得到了队员们的高度认可。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博物馆二楼的水彩美术画作,欣赏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了审美感知。同时,通过观看造纸工具的演变和造纸流程的模型演示,他们对纸张的成型过程和技术的发展进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此次实践活动亮点纷呈,除了新增的雕版木刻画体验环节,让队员们完成了从纸张制作到艺术创作的完整文化体验外,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全程指导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历史底蕴深厚的保定,于现代艺术博物馆中体验古老技艺,这种历史与现代的强烈碰撞,激发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这两项古老技艺在队员们心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实践锻炼了队员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摆脱了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学会用双手创造价值。
面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纸张成型不理想、雕刻失误等,队员们积极分析、勇于尝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在活动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能力。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感慨万千。他们深知,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断层、市场需求萎缩等。然而,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日益升温的当下,传统手工艺也迎来了复兴的曙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深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的重任。队员们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内涵与价值,勇于创新,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设计理念深度融合,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次华北电力大学青禾筑梦队的实践活动,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还为广大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树立了榜样。相信在更多年轻人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书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