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之基、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学“溯源·传承·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大泥村,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当地水稻种植现状、感悟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
粮安天下,沃土大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金山银山,土地才是靠山”大泥村工作人员表示,大泥村泥土肥沃平整,种植业兴旺。全村耕地面积2046.23亩,其中田1760.6亩、土285.63亩;林地面积207.5亩。作为2024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示范村,大泥村按照“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宜居宜业”发展思路,实施“六良并举”促单产保粮安,通过土地流转、水稻试验、农事服务等特色优势,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打造了新时代天府粮仓大泥篇章。
通过实地参观,团队成员们了解了大泥村水稻生产情况、特色农产品,知道了一粒米的成长故事
“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机械化生产与智慧检测系统,我们大泥村也跑出了农业发展的‘新速度’”随后,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实地观察粮食种植情况。大泥村通过对48个新品种水稻试种,筛选赣优735作为主推品种,集合了早熟、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性状,平均亩产1020斤,产出的大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适中尤其是可速溶的双链糖含量丰富,口感软糯香甜有嚼劲,近年来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和稻田,如同金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麦浪和稻香。这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农民们辛勤耕耘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智能监测系统,精准实现作物监测与病虫害防控;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大豆玉米“2+2”模式,科学间种,实现产量最大化。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团队成员们切实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科技作为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它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天府粮仓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现代农业,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青春绘梦,文化兴村
“现在我们村子好咯,路越修越宽、房子越修越好……”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和灵魂。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源泉,是后工业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乡村产业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切实了解大泥村乡村文化振兴现状,团队成员们分成四个调研小组入户开展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同学们顶着近40度高温,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人居环境建设、文化场馆建设、文化场馆使用情况;在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大泥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产业发展、民主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一系列的举措,从村容村貌和字里行间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非凡意义。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倾听村民需求、感悟乡村文化建设状况、思考乡村治理情况,尝试提出进一步提升大泥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