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探秘凭祥多彩语言文化新画卷

时间:2024-09-02 关注:
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边陲小城凭祥,一场关于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个被誉为“中国南大门”的城市,边境线长达97公里,却绵延着深厚久远的语言文化。凭祥,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期,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边疆知行”实践团队深入凭祥,共同见证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在这里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走进凭祥的村村寨寨,实践队员们被这里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深深吸引。在连全村的村民活动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培训正在进行。村民们围坐一堂,认真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一位中年妇女兴奋地告诉实践队员:“自从村里开了这个班,我每天都来学。现在不仅能和城里人顺畅交流,还能教孙子说普通话了。”
 
 
据了解,近年来,凭祥市高度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普通话在城乡的广泛普及。如今,在凭祥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市场买菜的阿姨,还是田间劳作的大叔,都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人交流。
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同时,凭祥市并未忽视地方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实践队员们发现,尽管普通话的使用日益频繁,但方言依然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凭祥的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仍然习惯用方言交流,这种习惯不仅加深了亲情,也让方言得以延续。
为了进一步推动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凭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适时引入方言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能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母语。此外,当地还定期举办方言文化节庆活动,如方言歌曲比赛、方言故事讲述等,让方言在欢声笑语中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边境贸易重镇,凭祥的语言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浦寨边境互市点,实践队员们目睹了不同语言在商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越南语、英语等语言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桥梁。一位长期在边境从事外贸工作的李先生告诉实践队员:“在这里做生意,掌握多种语言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普通话,我们还要学习越南语和英语,以便更好地与外商沟通。”为了满足这种多元化的语言需求,凭祥市积极引进外语教育资源,鼓励当地居民学习外语,提高跨境贸易的竞争力。
在凭祥这片热土上,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不是站在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正是这种和谐共生的氛围,让凭祥的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实践团队的负责人陈思思,她作为土生土长的凭祥人,越发感受到“守护文化的根”与“搭建语言桥梁”的重要性。她表示,“我们需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加强对地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在满足多元化语言需求的同时,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与东盟国家有着深厚合作渊源的高校,始终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作为重要使命。此次“边疆行知实践队”的实践活动,正是学校这一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凭祥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学校,通过分享交流、学术研究、课程设置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团队成员,更是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语言不仅是承载地方记忆和文化、日常使用的必要工具,更是维系民族地方认同的无形枢纽。
展望未来,凭祥市将继续在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边陲小城将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化魅力,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
 
作者:胡润元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