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脉薪火、传递新年祥福,2月5日,由汤欣然、陈思宇、汪鸣鹤组成的返通社会实践小组前往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开展“文释旧年,诗迎新春”主题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文化常识我知道
活动伊始,陈思宇同学结合文化学知识,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春节的起源——上古时代人们在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近现代以来,民间习惯将“过春节”称作“过年”,然而在古代这两个却并非同源概念。“年”最初指的是上古时代的怪兽,传说会在每年的除夕夜现身,因此人们会在当晚贴桃符、燃爆竹,以此驱逐邪祟,也就是“过年”。而“春节”原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直至辛亥革命之后,将农历新年称作“春节”的叫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此外,陈思宇同学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国与春节有关的传统习俗,如腊八、踩岁、对春联等,并结合南通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悟春节中的民风民俗。
飞花传令诵新年
书中自有黄金屋,诗中亦有春意闹。汪鸣鹤同学选取了《元日》《除夜雪》《守岁》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春节相关的古诗,带领小朋友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品读新春佳节之喜、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汤欣然同学通过造字法解构“新”“年”“龙”三个汉字,向小朋友们阐释了新年一词的本义及其传统意象“龙”的文化内涵,并以“新年”为主题开展飞花令游戏,充分调动了现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新年都未有芳华”“病入新年感物华”“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古诗在耳畔响起,小朋友们寓学于乐,在游戏中丰富学识、提升自我。
醒狮闹春迎新年
活动的最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小组成员带领现场的孩子们一起参与到“醒狮”纸偶的手工制作活动之中。一笔一划、一裁一剪,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温馨的年味,用一张张彩纸拼接出新年的美好愿景。
文释旧年,诗迎新春,醒狮闹春。活动负责人汤欣然表示,“在小朋友们的价值观里,春节可能只意味着一个长长的假期,但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博美而敦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