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寻岭南灰塑记忆,擎非遗传承火炬

时间:2024-02-18 09:53:54 关注:
寻岭南灰塑记忆,擎非遗传承火炬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灰塑传承路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岭南灰塑队于2024年1月11日赴广东省广州市陈家祠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资料收集、参观学习、与国家级传承人邵成村师傅对话访谈等方式,深入探访岭南灰塑,感受非遗魅力。
百年技艺,千古不朽
       灰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百年之久而不衰,工艺技术达到登峰造极。团队在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师傅的介绍下,解开了灰塑常置于屋檐上的疑问,并学习到灰塑能够长居室外,长期受日晒雨淋却又能屹立几百年的建筑原理。邵成村师傅指出,首先,灰塑重量不容小觑,它能够做到固定屋顶,避免恶劣雨水天气带来的损害,削弱台风对房屋的破坏力。其次,灰塑中包含的石灰、草筋灰等材料拥有着“通风透气”的结构,能够很快地把水分排走,加强灰塑的黏合。在空气循环方面,灰塑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团队的追问下,师傅还解释了传统岭南灰塑屋顶为灰黑色的原因,因黑色本就易吸收热量,这使得置于屋顶的灰塑能够阻碍上升气流,使得地面的热气不断向上补充,从而让屋内变得凉快起来。可见,灰塑的用材凝结了先辈们的实践经验,映射中华人民的百年不衰的智慧。
逢“凶”化吉,以怪制奇
       岭南灰塑的图案常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采用抽象、夸张、谐音等手法,表现鲜明的图案来传达避灾驱邪,吉祥纳福的文化内涵。团队同邵成村师傅走进陈家祠庭院,面对聚贤堂,邵成村师傅为团队成员重点介绍了蝙蝠、狮子等图案,强调灰塑的智慧还在于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刻板形象变为抽象古怪的特别图案。这里的工匠们一改蝙蝠西方黑瘦丑陋的外形形象,使之变为圆润黄色的送福形象。陈家祠中有此类组合图案如铜钱置于蝙蝠的眼前,传达“福在眼前”的蕴意,用吐出云气的蝙蝠突出“福气连绵”的祝福。陈家祠中经典的“瓦檐狮子”,采用原有的瑞兽形象,加入中西方的元素,使得狮子呈现三种不一样的形态,表现先辈们中西合璧的智慧,传达立德树人的教化作用。
路径创新 文化自信
       灰塑作为岭南地区文化的代表,融合了多地的文化,彰显着国家独一份的文化自信。通过团队成员对邵成村师傅的采访,成员们了解到灰塑虽已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制作灰塑的难度较高,工艺较为精细,导致传承人较少,且多为男性,这对灰塑的传承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邵成村师傅指出,来到陈家祠参观的游客们多是为满足自身审美需求,目光只止于灰塑塑造的颜色、形象、图案等表面特征,并没能真正地深入探寻灰塑中的技艺与蕴含的意义,导致文化没能“活”起来,其中潜藏的价值未能真正的发挥。由此可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灰塑传承之路任重而远,灰塑技艺亟待得到更多推广和关注。
       通过参观陈家祠,对话非遗传承人,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灰塑的技艺与意义,也更加意识到自身对非遗传承与推广的责任,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需大家在新形势下躬身实践,使作为岭南瑰宝的灰塑熠熠生辉。
 
作者:岭南灰塑队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