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由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生组成的禾盛安邦助农实践团--双创实践团队积极投身于四川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活动,在华兴社区展开了一系列丰富而深入的调研与实践,为四川农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团队组织了专题学习会,邀请农业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深入剖析现代农业理论,分享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同时,进行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深度解读国家及地方农业政策,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政策导向,掌握农业发展趋势。此外,还邀请有经验的农业企业家、合作社负责人等分享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为四川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团队实地走访了成都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川南浅丘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深入了解园区的发展情况,考察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水平以及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评估各要素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产品销售的作用。在示范园区内,团队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进行了走访,了解其运营模式、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拓展情况,分析成功要素和可复制经验。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农业专家和企业家们积极发言,分享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与会者围绕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共同为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出谋划策。
团队深入调研了四川现代农业示范园,详细了解园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情况,分析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示范园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周边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周边地区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共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团队积极宣传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通过多渠道宣传其应用优势,提升公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与应用。团队展示了植保机、播种机、耕地机械、收获机和裹包机等农机设备,并宣传了农机装备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成效,促进技术与市场对接,加速智能农机装备普及。此外,还为农民提供智能农机装备操作培训,提升农民朋友的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农机装备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出装备的效能。
在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展示方面,团队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农机装备的现代化,优化和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五寨县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玉米亩产增加了200kg,谷亩产增加了100kg,加工型马铃薯亩产更是达到了传统种植产量的三倍。同时,五寨县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服务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农户人均增收。
智慧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管理和精准投入,节约了农业生产资源,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和自然资源紧缺的问题。团队还介绍了自动导航技术、精准施肥施药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驾驶的误差和重复劳动,提高作业精度和速度,确保农机在田间行驶的直线度和行距的一致性,使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更加均匀和精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精准施肥施药技术还能避免传统施肥施药方式中的盲目性和过量使用,减少作业次数和劳动力的投入,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最后的头脑风暴环节中,大家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围绕四川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团队成员表示,四川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理论指导、实地调研、技术应用和创新思维的结合。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四川农业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为四川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受到了大学老师、大学生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