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探究新时代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本人深入淄博市周村区十里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参与村政府日常工作、走访村民、调研政策执行情况,了解基层政府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成效与挑战,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参与了以下活动内容
1. 村政府职能与基层治理
参与村务会议:列席村委会周例会,了解村庄规划、资金分配、矛盾调解等议题的决策流程。
党建活动:协助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观察党员在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中的带头作用。
2. 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了解“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村民增收的带动效果,统计土地流转率、就业人数等数据。 实地考察村内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对比实践前后村容村貌变化。 参与“乡村大讲堂”活动,协助策划移风易俗宣传(如反对高价彩礼),记录村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与反馈。对脱贫户、留守老人等群体开展访谈,了解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的落实情况及现存困难。 联合村卫生室开展健康义诊,并提供村民画春联等活动,共庆春节。
三、实践成果与收获
1.基层治理经验
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例如在汛期及时转移危房住户。
2. 乡村振兴成效
村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0%以上受访者对基础设施改善表示认可。
3. 个人成长
提升了对国情、农情的认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沟通协调能力。
问题分析与建议
基层干部任务繁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影响工作效率。 部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不足,依赖“等靠要”思想。针对于此,我们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乡镇干部下沉支援,引入大学生村官或志愿者分担事务性工作。 激发内生动力,通过“积分制”管理(如垃圾分类换礼品)调动村民参与热情。
本次社会实践深刻体会到基层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的重要性。十里铺在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借鉴,但如何破解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难题仍需多方合力。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