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走近壮乡千万锦,探寻壮锦丝路密码

时间:2025-03-04 关注: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壮族人民生活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一带一路”倡议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迎来全新机遇与挑战。为深入挖掘壮锦的创新创意营销潜力,突破壮锦现有生存困境,广西师范大学纹韵雅集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踏上壮锦研究的征程,深入广西南宁开展实地调研,为壮锦在新时代的发展探寻新路径。
  
  团队首站来到三街两巷,这里是壮锦文创产品的重要展示窗口吸引着八方游客的目光。团队成员穿梭于售卖壮锦文创产品的零售商店,仔细观察各类产品。从精美的壮锦书签、小巧的杯垫,到风格各异的服饰、家居饰品,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但设计风格和价格区间参差不齐,多数壮锦设计也仅仅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刻的文化表达。团队成员与店主、销售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到消费者对色彩鲜艳、图案寓意吉祥的壮锦产品更为青睐,而价格适中、实用性强的商品销量更佳。随机采访游客和消费者时,发现部分消费者对壮锦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购买意愿受产品创新性和价格影响较大。
  
  (图为三街两巷多样壮锦产品)
  
  离开三街两巷,团队走进广西壮锦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览让队员们沉浸在壮锦的悠久历史中。从古老的传统纹样到独特的编织工艺,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壮锦的前世今生。队员们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了解到博物馆在壮锦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认识到壮锦在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在新华书店的壮锦展览周边,团队成员聚焦各类文创产品,分析壮锦元素的应用方式。通过与书店工作人员交流,得知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热门文化元素结合的产品更受欢迎,这一现象也启发着团队成员对于壮锦创新路的新思考与新灵感。
  
  (图为新华书店各类壮锦产品陈设)
  
  拜访壮锦传承人谭湘光工作室是此次调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站。工作室中,队员们聆听了谭湘光老师的传承故事,了解到壮锦技艺传承面临的困境,如学习周期长、成本高,年轻一代兴趣不足等。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壮锦编织,亲手制作发卡、绣球等小物件,深刻体会到这门技艺的独特魅力和难度。在制作过程之中,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壮锦同时也是残障人士的谋生手段,给予了许多残障人士们以精神寄托。工作室中许多精美的壮锦产品都由残障人士一针一线制作,而这些产品也传达了出残障人士对于生活的热爱。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针对不同人群展开访谈。传承人对壮锦发展满怀期待,希望能在设计和技艺传承上取得突破;店员和老板则关注销售策略的优化,期望通过创新营销吸引更多顾客;游客和体验人员对壮锦的创新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专业人士从文化意义、市场前景和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图为工作室精美手作壮锦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为壮锦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壮锦作为壮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它的身影却湮没于层叠山峦之中。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壮锦创新创意营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举办文化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壮锦在“一带一路”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典范,更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
  (图为团队成员在壮锦主题店前合影留念)
  文/龙枳夷 陈逸 彭子珊 冯艳子 黄小祯 图/陈逸
作者:龙枳夷 陈逸 彭子珊 冯艳子 黄小祯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纹韵雅集社会实践调研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