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粮食大省的乡村农业生产生活调查——以雪庄村为例 实践报告
时间:2024-08-29 23:38:40 关注:
一、实践背景
“三下乡”活动,即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引导城市的文化、科技、卫生等资源向农村流动,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自1996年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发起以来,“三下乡”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成为推动基层乡镇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三下乡”活动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对于参与的大学生而言,这一活动不仅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平台,更是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宝贵机会。通过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村的发展需求和问题,从而增强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将重点围绕河南省焦作市雪庄村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展开工作。我们旨在以这个小村子的发展百态为切入,更深刻地了解河南这一农业大省发展的机遇与困境,同时也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实践目的
通过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农村生活,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增强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锻炼了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三下乡”活动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更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条件。实践活动加深了与农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了紧密的“城乡互助”关系,为未来的城乡合作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时间与地点
2024年7月18日至2024年8月3日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雪庄村
四、初步走访部分内容
(一)村委会:整体性简述村庄基本情况
在村委会,团队采访了村书记耍黑旦同志等村干部,了解到村中共有462户,1714人,根据防疫时核酸检测样本数来看常住人口在900左右。耕地面积约2240亩,约一半的耕地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相关政策得到良好落实。土地流转的途径有的是通过大队联系,也有自由结合,而流转价格并不统一,主要根据土质好坏、耕地分散情况浮动,并且由于自由结合为主,双方协商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价格差异,整体上符合公平原则。
雪庄村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一般是种植小麦和玉米。作为传统的粮食种植区,雪庄村在自然条件上具有显著优势,既有地下水,村里有大的井,可统一抽取地下水灌溉,又地势较高,受暴雨影响较小。村里有私人收割机,按成熟情况农民自行联系收割。农作物大部分出售,小部分供家庭生活。收粮方有私立的粮食收谷点,优点是方便,距离近,但价格低;而其他收购方式,例如今年国家粮食储备不足,大量收粮,价格比私立收谷点高,但是质量把控比较严。
村委会旁的幼儿园为公立幼儿园,属于修武教育局,在暑期提供了无偿托管服务,切实解决了部分家庭遇到的困难。小学距离雪庄村一公里,镇上有初中。每月26号村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体学习。
(二)村卫生所:私立卫生所与公共卫生服务
雪庄村共有两个卫生所,经营许可证都是个人,为私营性质,归上级卫生院管辖。开药一般是村医根据村民实际情况配药,多种药按用量分成几个小纸包,每顿取一服用,极大地避免了村民错服药物。常见病是感冒、肠胃炎、脑血管疾病和各种慢性病。
虽然卫生所是私立的,但是村医依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例如乡里每年来村里组织免费体检,村医负责通知村民时间、注意事项;防疫时村医参与测核酸,协助疫苗接种,参与卡点防疫;他们同样按照规定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其中包含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随访。
如有村卫生所没有能力处理的大病、急病,到县医院车程15分钟,基本能够满足村民需要。
(三)家户走访:对乡村生产生活进行补充
在雪庄村邻村小营村,有修武县重点园区——小营工业区,为村民提供了非农就业机会。
村民整体上对种植经济作物缺乏兴趣,认为经济作物对时间精力的耗费过大,而出售价格、出售渠道都不稳定,付出与回报难以形成正比。在走访中团队发现,雪庄村仍在坚持长期从事农业劳作的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大多数只在农忙时帮忙务农,现居人口老龄化也较为明显。村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有控制肥料使用的意识,在田边有大量“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土地流转后,有村民选择以被雇佣的方式继续从事农业劳作,与雇佣方协商日薪,并没有真正离开土地。
同时成员注意到,接受采访的村民们,包括老人都知道“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含义,并且对相关基础政策有一定了解,但在他们自主表述时常常存在这两个词的混用,尤其是在“土地承包”的指向上。
作者:王甜 周芯冕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