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深耕大棚经济,绘就乡村蓝图

时间:2025-01-22 关注:

  党的十九大擂响乡村振兴战鼓,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在此东风下,大棚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为切实洞察大棚产业对乡村发展的深远影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三农”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的西沈马庄村,探索大棚产业如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书记畅谈发展路,乡村振兴启新程

  实践团队抵达西沈马庄村后,与当地村书记进深入交流,探讨关于大棚产业发展与党建引领乡村致富的路径。赵书记表示:“如今我们西沈马庄村经过精彩蜕变、华丽转型,在千百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大约在2020年初,西沈马庄村成立了全镇第一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东港区引领农业种植合作社。”实践队员了解到,最初的大棚主要种植大棚油桃及苗木栽培,致力于打造一处集绿色果蔬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循环生态农业园,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农民抱团发展、大棚转型升级做出示范,为做活土地文章赋能。当地村委会积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探索多种发展模式。通过与书记谈话,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当地村委会牵头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的种植模式,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与赵书记交谈,了解西沈马庄村大棚产业发展。姚娜 供图

村民笑讲棚中事,乡村欣迎富景时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观察到前往村委会的村民络绎不绝,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村民口中得知,当地的村委会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办事效率极高,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做实事。在与种植户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大棚种植带来的切实改变。村民王大哥满脸笑容地分享:“以前种普通作物,收入有限且不稳定。如今靠着大棚种特色瓜果,收入稳定多了,去年家里还翻新了房子。”通过走访村民,实践队员也留意到产业面临的挑战。例如,部分农户反映,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现有大棚防护能力有限;还有农户提出,希望能有更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长期指导。可见,西沈马庄的乡村振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依旧需要持续不懈地努力。

  图为实践队员向西沈马庄村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并进行问卷访谈。姚娜 供图

大棚经济真兴旺,乡村振兴有力量

  在西沈马庄村村民的热心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农业种植合作社。放眼望去,连片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景象生机勃勃。农民们穿梭其间,正干劲十足地采摘着西红柿、青椒与西葫芦,脸上洋溢着质朴而满足的笑容。合作社的大棚负责人刘女士向队员们介绍,当前大棚的主要种植作物为圣女果、青椒与西葫芦。为了带动乡村发展,尤其是帮助村里的老年群体,大棚优先雇佣他们劳作,给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的生活保障。随后,刘女士领着队员们步入圣女果大棚。在这里,当地农民详细地讲解了圣女果从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的一系列种植技术。队员们全神贯注,边听边问,还不时拿出纸笔记录。队员们还了解到,这些大棚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一位大爷感慨道:“没想到老了还能在家门口挣份钱,日子更踏实喽。”队员们深受触动,主动参与到大棚劳作中,与大家一同清理杂草。尽管棚内闷热,但队员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充实,也深刻感受到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

  图为合作社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介绍大棚情况。姚娜 供图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也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关注乡村需求,积极参与建设,深入了解农民心声并提供帮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全社会齐心协力,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通讯员 姚娜)

作者:姚娜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