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三下乡|非遗传承与志愿服务并行:文化推广与爱心交流双轮驱动——“‘乡’约振兴,‘移’路繁花”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文化推广和志愿交流

时间:2024-07-14 10:25:40 关注:
  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乡’约振兴,‘移’路繁花”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志愿者们迎着微风轻拂的清晨,兵分两路,一路前往红岩村村委会学习中国传统纺织工艺:扎染;另外一路则是前往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文化服务中心,与当地干部开启了一场关于,如何面对村镇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刻交流。
  非遗传承,青年在绽放
  非遗传承人蒋婷婷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为团队成员精心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扎染艺术盛宴。她以温柔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逐一揭开了蜘蛛绞、三角形、桃心、白云、玫瑰、小树林以及扇形这七种经典扎染方法的神秘面纱。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构思与技巧,蒋老师不仅详细讲解了每种扎法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巧妙运用布料、绳索与染料,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图案效果。
  在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满怀好奇与期待,纷纷选择自己心仪的扎染方式进行尝试。他们或凝神细思,规划着心中的图案;或小心翼翼地折叠布料,每一次转折都力求精准;再或是用灵巧的双手,将布料层层捆绑,每一结都承载着对美的追求与对传统的敬畏。染色环节更是激动人心,随着染料缓缓渗透进布料,那些看似平凡的布料逐渐绽放出斑斓的色彩与独特的纹理,仿佛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整个扎染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更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或天马行空,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或细腻温婉,于细节中彰显童趣与纯真。而折叠、捆绑、染色等环节的实践,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传统技艺、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平台,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与决心。未来,相信这些小小的扎染作品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扎染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人的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交流拓展,青年在行动
  在文化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一群怀揣着璀璨青春梦想与坚定责任担当的大学生志愿者,与三角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干部们汇聚一堂,共同开展了一场深刻的交流拓展活动。
  促进团的志愿者们先向三角镇的干部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和期望,表达了他们对村镇孩童及老人的关注。随后,双方围绕“如何面向村镇孩童和老人开展志愿活动”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交流中,三角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干部介绍了当地的规划和机遇。他们表示,对乡村老人和小孩的更多关注,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共同行动,也正需要一大批有责任心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同时,他们也分享了三角镇组织相关活动的成功经验,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此外,双方还就接下来可合作举办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整个交流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志愿者们对三角镇的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与决心。今天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青年风采与担当的生动展现。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前行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三角镇乃至更广阔的天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邓巧、胡梦婷
  摄影|郭梅、杨   康
  稿件来源|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邓巧 胡梦婷 来源: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