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乡开展用电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时间:2025-02-17 关注:
  (通讯员 靳玉峰)2024年1月15日至1月25日寒假期间,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靳玉峰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以个人实践团队形式回到家乡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苏湾镇何稍靳村,开展为期10天的"安全用电进乡村"公益服务活动。通过入户排查隐患、开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当地村民普及家庭用电安全知识,助力乡村平安建设。
  
  走村入户查隐患老旧电路焕新颜
  
  "爷爷您好,您家厨房的插座已经发黑变形,必须马上更换!"1月18日上午,靳玉峰带着专业测电笔和工具箱走进村民家中。经检查发现,这处使用超过15年的老式插座存在严重漏电风险。他当场更换了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新插座,并耐心解释:"金属外壳电器必须接地线,湿手操作电器就像握着一颗定时炸弹。"
  
  图一 为靳玉峰为村民大爷更换安全插座 靳玉峰 摄
  
  "爷爷您好,您家电热毯线路有老化迹象,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记得关电源。"在村民何世江家中,靳玉峰发现老人将电热毯直接铺在竹席上使用,存在漏电风险。他蹲在床边耐心解释:"竹席容易返潮,最好铺层棉褥子隔开,我帮您重新整理线路。"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在村民靳民林家厨房,靳玉峰发现抽油烟机电源线距燃气灶仅30厘米,当即用绝缘管对线路进行套管处理。"以前觉得能用就行,没想到安全隐患就在眼皮底下。"靳民林看着改造后的线路感慨道。
  
  在专业电工的协助下,靳玉峰对全村19户留守老人家庭展开"电路体检"。数据显示,86%的家庭存在线路老化、开关裸露、地线缺失等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一闸多接"现象,他自费购买了31个安全插排赠予特困户。"以前总觉得跳闸是正常事,现在才明白这是电路在'报警'。"村民靳清明摸着新装的空气开关感慨道。
  
  图二 为靳玉峰为村民更换安全吊灯 靳玉峰 摄
  
  田间课堂接地气安全知识入人心
  
  1月25日,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苏湾镇何稍靳村。靳玉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方言俚语,通过"电器着火先关闸""湿衣莫碰电饭煲"等顺口溜讲解安全常识。现场演示环节中,他借助自制的电路模型,直观展示短路、过载等危险场景。"原来铜丝代替保险丝这么可怕!"看着模型中蹿起的电火花,89岁的靳清明下意识后退两步。
  
  为增强传播效果,靳玉峰设计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农村用电安全手册》,包含22个典型案例和应急处理流程图。考虑到部分老人视力不佳,他特别录制方言版安全提示音频,通过村广播每日循环播放。"小靳讲的不像电视里那些专家,句句都说到我们心坎上。"村电工赵师傅评价道。
  
  "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与时俱进的守护方式。"村党支部书记靳书记表示,村里已计划建立用电安全档案。活动期间建立的"安全用电交流群"持续发挥作用,村民们随时上传可疑电路照片,靳玉峰通过视频连线指导排险。
  
  尾声
  
  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排除安全隐患47处,开展专题培训6场,覆盖村民100余人次。通讯员靳玉峰表示:"将安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靳玉峰翻开写满村民联系方式的笔记本,轻声说:"这10天让我明白,专业知识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焕发生机。毕业后无论走向何方,我都会记得这里的万家灯火。"
作者:靳玉峰 来源:靳玉峰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