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三农”实践队的成员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担当,于2025年1月20日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任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关注渔村社区的文化、经济和环境挑战,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探寻渔业乡村的破局之道。
调研渔村现状,探索未来发展
实践队员来到任家台村村委会,与该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者亮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得知,任家台村曾是典型的渔业村落,渔民世代以捕捞、养殖为生,2002年,任家台村滨海旅游业开始起步,旅游业逐步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随着滨海旅游的发展,任家台村渔民生计方式日趋多元化,除捕捞、养殖、外出务工外,从事旅游业等相关活动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任家台村获得了“渔业明星村、经济十强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同时王书记表示:任家台村的发展应不止于此,未来任家台村将会进一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改造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紧跟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建设魅力旅游特色渔村。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村委会。安琪 供图
走进渔业乡村,了解村民心声
实践队员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刘老板的民宿正是任家台村转型的缩影,老板热情地带队员们参观了自己的民宿,并向队员们介绍到:“民宿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5年左右民宿以大通铺的样式为主,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民宿由以前的大通铺的形式变为现在的家庭房,未来将进一步改造为家庭小院,专供一个家庭使用,全力支持村委会的集体改造政策。”在与刘老板的交谈中,令实践队员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无论怎样,我们的服务不能差,必须实实在在地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任家台村村委会会定期组织该村从事服务业旅游业相关村民进行学习,促进本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村民对村委会政策的全力支持,村民的贴心服务,才能打造任家台村旅游业的良好口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图为刘老板带领实践队员参观民宿。安琪 供图
实地调查近海养殖,了解民生现状
在任家台村近海养殖区,实践队员目睹了牡蛎分拣、加工的流水线作业。映入眼帘的多为裹着头巾低头挑拣牡蛎的妇女,据实践队员采访得知,任家台村的渔业发展为该村及周围村子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妇女多为来自任家台村邻村的村民来此务工。实践队队员观察到,近海养殖主要养殖的产品为牡蛎、扇贝等,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工作环节,将牡蛎打捞上来后由工人进行挑选、冲洗、加工,形成完整的流水线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产品品质。在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采访到了近海养殖的负责人,她向实践队员介绍,近海养殖投入的成本很高,需要一两年才可以回本,同时每年都需要投入新的成本,同时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近年来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在这个背景下,社区正在积极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包括拓展其他产业、环保措施等。了解到该村养殖业仍为周边村民提供百余个岗位,但环保压力倒逼产业升级,实践队员建议:“可联合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循环养殖模式,同时借助旅游流量推广海产品品牌。”
图为实践队员在近海养殖区采访分拣牡蛎的工人。安琪 供图
从“渔舟唱晚”到“文旅融合”,任家台村的探索为沿海渔村振兴提供了样本。本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渔村的多面性,既有美丽的海景,也有隐藏的经济和环境挑战。队员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渔村社区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关爱。希望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渔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讯员 安琪)